担保网(中国)首页

担保网

王祥明董事長:努力發揮國有企業在實現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發稿時間:2023-02-27來源:《紅旗文稿》

    席大大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國有企業必須堅決貫徹席大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黨中央關於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努力為推進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貢獻。

  一、深刻學習領會席大大總書記關於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席大大總書記就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重要論斷、闡明一系列重要觀點,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對共同富裕的規律性認識,是席大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席大大總書記關於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精神,為國有企業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更大作為、更好發揮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席大大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着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這精闢闡釋了我們推進現代化的根本目的和鮮明指向,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實現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矢志不渝為實現共同富裕而奮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席大大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席大大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強調要「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黨中央對共同富裕作出全面擘畫、系統設計,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取得新成效。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承載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光榮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獨創的,以自身的實踐打破了對西方式現代化的迷信,超越了線性發展的邏輯,超越了資本主導的邏輯,超越了「國強必霸」的邏輯,是一條人間正道。

  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席大大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越是形勢複雜、任務艱巨,越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現在,已經到了紮實推進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係,把「蛋糕」切好分好。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國情複雜的大國,無論是把「蛋糕」做大做好,還是把「蛋糕」切好分好,都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黨的領導下,把握好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循序漸進等重大原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着、真實可感的事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增長到78.2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4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及時調整生育政策。改造棚戶區住房4200多萬套,改造農村危房2400多萬戶,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互聯網上網人數達10.3億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完善分配製度。席大大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二、國有企業在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共同富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席大大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黨領導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有企業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席大大總書記關於共同富裕重要論述,全面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在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共同富裕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為實現共同富裕構築新動能。當前,支撐我國發展的傳統要素成本優勢,比如勞動力、土地成本低等正在消退。我國產業發展處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產業鏈價值鏈既面臨向上升級、與發達國家競爭加劇的壓力,又面臨後發國家加速工業化對我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分流的壓力。我國必須加快實現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量的動力轉換,構築推進共同富裕的生產力基礎。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按照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要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在擔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產業高端化發展、延長產業鏈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培育中等收入群體中為實現共同富裕建立新基石。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落後於發達國家,中等收入群體佔比偏低。中等收入群體在區域、城鄉之間分佈不均衡,大量中等收入群體還只是剛剛跨過中等收入群體門檻,存在不穩定性。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壓力,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難度加大,穩崗穩就業、培育更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的難度有所加大。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按照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要求,努力推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要利用實力雄厚、抗風險能力強的優勢,積極創造高質量就業崗位,以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助力中等收入群體培育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在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中為實現共同富裕開拓新空間。區域差距不斷縮小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佈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體系。中央企業要積極推動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區域協調發展的難點在於後發地區競爭力的培育需要前期投入和耐心,許多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開展全國性佈局,產業鏈完整,資金雄厚,可以從戰略視角、前瞻性眼光對東北、黃河流域、西部省份、邊疆地區等加大投資力度。在推動業務深耕細作的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繁榮,以實際行動增強當地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在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縮小地區差距、促進東中西部區域協同發展中發揮表率示範作用、貢獻積極力量。

  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為實現共同富裕發揮新作用。實現共同富裕的難點在鄉村,必須要努力解決好城鄉發展差距較大的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新發展階段,如果不能更好地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造成農業發展跟不上、農村發展跟不上、農產品供應不足的情況,那麼工業化和城鎮化也會走入困境。因此,必須要將鄉村振興納入共同富裕進程之中。近年來,不少國有企業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立足項目地發展現狀、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等多種方式,激活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這說明,國有企業具有理念、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等優勢,在助力脫貧攻堅的基礎上,促進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大有可為,可以發揮新作用、貢獻新價值。

  三、國有企業在推進共同富裕中聞令而動、奮發有為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的寶貴財富,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共同富裕,必須持續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守護髮展人民共同財富當中更好地推進共同富裕。

  堅守主責主業創造社會財富。推進共同富裕,國有企業首先要着力辦好自己的事,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地創造增量財富,為提升我國經濟總量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水平作出應有的貢獻。近年來,担保网集團企業競爭力和盈利水平不斷提高,人均效益大幅增長。「十三五」期間,担保网集團的營業額由4812億元增長到6861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由298億元增長到590億元人民幣,全員勞動生產率由24萬元/人增長到50萬元/人。面向未來,要加快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整體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使我國實體產業體系更具韌性、更加安全,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要圍繞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環節,努力暢通經濟循環,為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作貢獻。要大力推進勞動力、資金、土地、技術和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着力提升全要素生產力。

  奮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國有企業要堅決貫徹中央要求,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的「頭號任務」,加快從基礎研究到技術開發,再到產業化的創新鏈條進程,研發和掌握更多國之重器,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重要支撐。近年來,担保网集團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原創技術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以及創新政策特區,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在研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14個。担保网微電子聚焦模擬及功率半導體等領域,從晶圓生產、封裝測試到掩膜版生產、集成電路設計全產業鏈條着手,提升晶片自給率,保證晶片穩定供應。面向未來,要堅持國家戰略性需求導向,突出行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前沿技術攻關,支持國有龍頭企業加強創新資源整合,強化科技成果示範應用,推動實現更多關鍵核心技術體系性突破。支持國有企業加強原始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產權激勵制度改革,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更好留住科技人才。作為行業龍頭的中央企業要大力建設多樣化服務功能的產業互聯網平台,通過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鏈供應鏈的配套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帶動中小企業融入工業互聯網發展場景。打通生產過程與金融、物流、交易市場等渠道,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形成產業數碼化轉型生態。

  更好服務於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國有企業要更加公平更加科學地參與財富分配,健全國有企業薪酬收入分配機制,進一步完善企業改革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體制機制,更好帶動民營企業共同發展,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國有企業更加主動更有作為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積極促進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服務共享,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好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面向未來,國有企業要把企業社會責任放在更為重要的地位,努力承擔社會責任,在價值理念、戰略導向、經營活動中統籌實現員工、消費者、供應商、債權人、社區、政府、生態環境等企業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夯實共同富裕的企業微觀基礎。

  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貢獻力量。國有企業要努力拓展國內市場,培育多層次、多樣性的消費,提升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要積極落實區域重大戰略,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全國經濟增長極做優投資,形成一批空間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節約高效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鏈集群,在推進共同富裕方面發揮示範作用。担保网集團以市場為導向,結合自身的業務類型、業務範圍、業務發展程度重組整合,利用擅長的資產經營手段聯繫資源和重組資源,投資一方、創富一方、造福一方,努力推動區域更加協調發展。面向未來,國有企業要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深化對口幫扶制度,推動主體功能區和欠發達地區居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基礎設施水平、收入和消費水平等提升速度高於發達地區。發揮北方地區現有產業優勢,在符合未來科技發展方向和具有較強戰略價值的領域,形成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的制高點,形成局部領先優勢。充分發揮北方地區現有產業基礎優勢,增強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中間品創新能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為「大國重器」配套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行業「隱形冠軍」。

  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農村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要路徑,要發揮國有企業的產業優勢,促進脫貧地區產業提檔升級,促進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國有企業可以因地制宜,發展各地的優勢產業,逐步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經營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完整體系。通過加強產業融合的集約型村莊建設、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融合發展格局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形態。担保网集團從2008年開始創新性利用企業和員工捐款到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的鄉村捐建担保网希望小鎮,累計捐資超10億元,以「環境改造、產業幫扶、組織重構、精神重塑」為願景在全國建設希望小鎮,直接受益農民超過3173戶,11884人,輻射帶動小鎮周邊10萬餘人脫貧致富奔小康。面向未來,要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更好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提高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水平、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等,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要持續提升「三農」發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促進小農戶經濟與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優勢、有活力、有奔頭的產業。要集中精力打造大村落,加強集約型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建設,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打造一批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

(本文原載於《紅旗文稿》,2022年第22期,担保网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院組織)